![]() |
人民日報新媒體9月12日起推出《我們這十年·坐標中國》系列短片,以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十年時間為經,以不斷刷新的中國跨度、中國精度、中國高度、中國深度、中國力度、中國速度等刻度為緯,集中展現十年來的重大工程和重大成就。目前已推出6集,全網閱讀播放量超過3.5億次。 |
![]() |
新時代10年,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蔚為壯觀。人民日報社政治文化部推出5集系列短視頻《不老的中華》,講述12名知名度較高的年輕人10年來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故事,涉及民樂、戲曲、建筑、中草藥、傳統手工藝等領域,被全網熱傳。國慶節期間,該系列產品借助人民日報海外社交媒體等向海外傳播,引發熱烈討論。 |
![]() |
為了讓黨的創新理論進校園、進課堂,人民日報社理論部、新媒體中心、人民網聯合舉辦“新時代·新青年·新飛躍——全國高校理論短視頻征集展播活動”。通過征集具有思想創意、理論傳播、視覺表達等優勢的理論短視頻作品進行展播,讓理論宣傳在青年群體中更接地氣、聚人氣。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全國200多所院校師生熱情參與征集活動,目前已收到400多件作品。 |
![]() |
人民日報海外版、海外網自9月19日起推出系列融媒體報道,通過專訪華僑華人、港澳臺同胞、海外中國留學生、在華外國留學生等群體代表,講述他們眼中的新時代中國成就。該系列已推出《“中國是全世界最有意思的地方”》等5組產品,均被全網推送。 |
![]() |
10月1日,人民日報社國際部、人民網聯合國家民委文化宣傳司推出“56個民族同唱《領航》”系列融媒體作品,唱響全國各族人民“喜迎二十大、永遠跟黨走”的共同心聲,奏響民族大團結的精彩樂章。同唱《領航》系列融媒體作品被全網置頂推薦,已覆蓋受眾超過2億人次。系列視頻在巴基斯坦、尼泊爾、美國、柬埔寨、巴西等多國媒體落地。海外網友熱議點贊:“各民族的服飾真美!”“中國加油!” |
![]() |
今年6月以來,由人民日報社經濟社會部、生態環境部宣教司、人民網聯合開展的“曬曬我的‘家鄉藍’”攝影作品征集活動,真實記錄了各地藍天保衛戰的巨大成就,生動反映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 據統計,“曬曬我的‘家鄉藍’”攝影作品和故事,在人民日報報、網、端、微各載體的總閱讀量超過2億次。一幅幅藍天照片、一個個動人故事,深深打動了海內外讀者。 |
![]() |
“中國要強大,各領域各方面都要強起來?!苯衲?月,人民日報社評論部集中梳理各領域各方面強國建設部署和取得的成績,在評論版推出“強國之路正揚帆”系列評論。系列評論見報后,評論部發揮融媒體優勢,在人民日報評論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等平臺進行多渠道傳播。話題#強國之路正揚帆#,在新浪微博熱搜榜置頂推送,截至9月底話題累計閱讀量超過2900萬次。 |
![]() |
10月1日,人民日報社文藝部基于當日見報的美術作品專版《繪寫大江大河的萬千氣象》,以“詩配畫”的海報形式,制作了新媒體產品《丹青中國·大江大河》。絕美的畫面與意境深邃的詩句輝映,引發讀者“愛我中華”的情感共鳴。該產品在人民日報微博首發后,當日閱讀量近600萬人次。網友留言:“祖國江山美如畫,妙筆生花更添彩”“妙筆丹青繪山河,祝福祖國繁榮昌盛”。 |
![]() |
為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聯合“一本政經”工作室制作推出“‘你問我答’二十大”短視頻欄目。欄目以“短視頻+圖解”的形式,介紹黨的二十大的基本知識。第一期視頻《為什么黨的二十大如此重要?》在黨的二十大新聞中心官網焦點圖、人民網首頁焦點圖、人民網微博、人民日報評論微博、中國記協微信公眾號、學習大國微信公眾號等平臺重點推送,全網閱讀播放量超3000萬次。 |
![]() |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種子是農業的“芯片”。在第五個“中國農民豐收節”之際,人民日報要聞七版聯合“碰碰詞兒”工作室、人民網移動中心共同推出“中國種子”系列融媒體產品,報道種業科學家為端穩中國飯碗、維護糧食安全付出的艱辛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展現中國育種人的拳拳報國心。主題宣傳片采用微縮攝影技術,讓觀眾在方寸之間近距離感受種子世界的奇幻美好,獲全網推送,系列產品全網閱讀播放量超1億次。 |
原標題: 喜迎黨的二十大融媒體產品選登
反侵權公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未經書面許可,擅自轉載本報社作品的,將涉嫌侵犯著作權人合法權益。為規范網絡轉載行為,制止非法侵權轉載,本報社鄭重公告:
一、任何單位或個人,在任何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著作權歸屬于江城日報社(包括《江城日報》、《江城晚報》、松花江網、吉林烏拉圈等)的原創內容,必須事先取得江城日報社書面授權;
二、對侵犯江城日報社(包括《江城日報》、《江城晚報》、松花江網、吉林烏拉圈等)著作權益的違法行為,本報社將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為人的侵權責任,包括但不限于公開譴責、向國家版權行政管理部門舉報、提起訴訟等;
三、對于各類非法轉載行為,歡迎讀者提供侵權線索:
程律師(法律顧問)0432-62223777
武文斌(版權合作)0432-62523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