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盛夏,吉林市,文博系統傳來喜訊:在五年一度的全國文物系統先進集體和先進工作者表彰會議上,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文物局授予吉林市博物館“全國文物系統先進集體”稱號。這也是目前我國文物系統最高的政府榮譽。
歷史文化底蘊厚重的吉林市,再次綻放奪目光彩。
優秀傳統文化:
延續城市歷史文脈
各類不可移動文物2030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單位24處,占全省總數的四分之一;市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共有274項——這是我市寶貴而璀璨的文化遺產。如何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我市文博系統推陳出新,采用大眾化的方式、時代化的表達,讓傳承有抓手、發展有路徑。
做好文物管理保護修繕。創新推行文物長制,建立涵蓋所有列級文物的市、縣、鄉、村四級文物長包保體系;推動《吉林市龍潭山城——帽兒山墓地文物保護旅游示范區規劃》等規劃編制,協調推進阿什哈達摩崖石刻、吉林機器局舊址等9處文物本體保護修繕,積極做好文物保護工作。
深入推進非遺傳承利用。完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展館建設和裝展并對外開放,4個項目進入國家非遺項目名錄公示名單;舉辦線上非遺展示活動,組織開展非遺進景區展示展演活動,全力推進非遺保護傳承和活化利用。
打造特色地域文化品牌。精心舉辦“行走的博物館”、滿族頒金節、秋季祭孔典禮等系列文化傳承活動百余場;特色展覽《滿族繡品展》《劉廼中藝術館館藏精品展》《曹文漢版畫展》赴外省市展出;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持續打造“盛世中華·國樂江城”藝術季品牌,著力提升全民美育素養。
創新經典文化傳播方式。走進校園設講堂,邀請孩子們入館,引導廣大青少年感知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舉辦祭孔大典、國學講堂、開筆禮儀式等各類文化傳承活動,與民眾互動,推動傳統節日熱、文物熱、博物館熱持續升溫;組建多類型文化志愿者團隊,推出線上直播、線下研學,增強中華經典文化的傳播力量。
以歷史文化為旅游鑄魂。為促進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我市開發了以賞夜景、觀河燈、品美食等為主要內容的松花江文化游覽項目。在松花江沿岸和城市部分廣場,新增孔子圣像、東明建國、完顏希尹造字等5處文化雕塑景觀,為全市文化旅游增添了新內容。各博物館以我市的地方特色歷史文化、地方歷史文物為背景,設計、開發了松江萬古流壁畫截圖擺件、鱘鰉魚模型、松花硯、松花石、缸窯陶瓷產品、館藏文物精品復制品及帶有文化元素的文化衍生品,努力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IP,促進我市文旅品牌傳播。
公共文化服務:
滋潤百姓的美好生活
完善公共文化設施。加強文化服務供給,形成了覆蓋市、縣(區)、鄉(街道)、村(社區)四級現代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全市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站)、美術館等公共文化設施全部實行免費開放,縣、鄉、村三級文化館(站)實現全覆蓋。全市每千人占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面積指標位居全省前列。開展廣播電視戶戶通升級工作,完成了地面數字電視無線數字化覆蓋工程建設,全市村級廣播電視實現100%全覆蓋。
大力推動數字化建設。包含數字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等在內的市級數字公共文化服務平臺建設完成,數字圖書館資源量達到30TB,縣級圖書館可用數字資源達到4TB;市群眾藝術館數字文化館項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利用“互聯網+”,整合、共享文化資源,不定期推出各類線上文藝展演,積極打造“云文化”。
創新公共文化服務品牌。堅持節慶活動和常規活動相結合,常年開展文化惠民活動,常辦常新。啟動了“城市書房”建設工作;松花江文化講壇、公演童話劇、公益電影放映等8大類惠民工程,年均組織活動3000余場;“盛世中華·國樂江城”藝術季、松花江廣場文化活動周、朝鮮族民俗文化節等品位高雅的大型文化活動蓬勃開展;連續多年堅持送演出到農村、社區、軍營、學校和企業;在鄉鎮村屯,每年組織開展農民文化節、“歡樂農家”“農民大擂臺”等系列群眾文化活動。
2019年,我市被國家文化和旅游部、財政部確定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標志著我市公共文化建設進入新階段。
文藝精品創作:
提供強大文化凝聚力
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沃土,我市廣大文藝工作者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用心用情抒寫偉大時代,創作了一批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具有鮮明地域特色和閃耀時代精神的文藝精品。
市直文藝院團創排了舞劇《夢回烏拉》《紅旗》、音樂劇《炎黃》、兒童劇《靰鞡草的故事》、吉劇《黃大年》等精品劇目15部,7部獲得國家藝術基金扶持。其中,《紅旗》獲中國舞蹈“荷花獎”,《黃大年》等一大批原創精品劇目在央視戲曲頻道播出,《夢回烏拉》填補了我市近30年無原創舞劇的空白。市歌舞團連續24年參加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演出,參加了G20杭州峰會《最憶是杭州》、“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千年之約》等國家級大型演出,并先后到智利、日本、俄羅斯等國家開展文化交流,在擴大我市的對外影響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我市得天獨厚的山水資源、深厚的人文底蘊,為影視劇拍攝提供了良好條件。近年來,我市拍攝了多部上央視、拿大獎的電視劇,拍攝取景都在吉林市。2017年,吉林市全域被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授予“全國影視指定拍攝景地”?!度耸篱g》等國內多部重磅影視劇先后來我市取景拍攝,吉林市的地方歷史文化、工業文化和冰雪文化越加享譽海內外。
馥郁生長,繁花滿樹。行而不輟,未來可期。
?。ń侨請笕襟w記者 初京輝 郭麗杰 張健 謝俊燕 松花江網編輯 徐濤)
原標題: 文化繁榮 | 承千年文脈 啟一城風華——看我市是如何以文化建設堅定文化自信的
反侵權公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未經書面許可,擅自轉載本報社作品的,將涉嫌侵犯著作權人合法權益。為規范網絡轉載行為,制止非法侵權轉載,本報社鄭重公告:
一、任何單位或個人,在任何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著作權歸屬于江城日報社(包括《江城日報》、《江城晚報》、松花江網、吉林烏拉圈等)的原創內容,必須事先取得江城日報社書面授權;
二、對侵犯江城日報社(包括《江城日報》、《江城晚報》、松花江網、吉林烏拉圈等)著作權益的違法行為,本報社將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為人的侵權責任,包括但不限于公開譴責、向國家版權行政管理部門舉報、提起訴訟等;
三、對于各類非法轉載行為,歡迎讀者提供侵權線索:
程律師(法律顧問)0432-62223777
武文斌(版權合作)0432-62523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