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 id="kleno"><acronym id="kleno"><meter id="kleno"></meter></acronym></u>
    1. <dfn id="kleno"><nobr id="kleno"></nobr></dfn>

        <big id="kleno"><strong id="kleno"></strong></big>

      松花江網

      糧食安全 | 端住 端牢 端好

      2022-09-23 06:50    江城日報

       

      ■評論

        端住 端牢 端好

      王久權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國情、世情、農情、糧情,與時俱進提出了“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新糧食安全觀,確立了新時代“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并進一步明確了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黨政同責”的政治責任,推動黨和國家糧食安全工作取得了歷史性成就,讓我們端住、端牢、端好了“中國飯碗”。

        端住“中國飯碗”關鍵要扭住糧食生產的“命根子”。十年里,我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諄諄教誨,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積極推進實施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強力落實國家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糧食生產各項補貼精準到位,農民種糧積極性得到有效調動,確保糧食年產量穩定在42.5億公斤階段性水平。

        為端牢“中國飯碗”,這十年,我市在嚴格保護耕地的基礎上,不斷提升耕地質量,不斷強化糧食生產的土地支撐。通過創新推廣適用技術,不斷升級農技農藝,農機裝備對糧食增產貢獻率顯著提高,科技成為糧食生產最重要的驅動力。這十年,我市竭力研發糧食“芯片”,以市農科院為代表的農業科研機構培育的糧食作物品系和育成并通過審定的糧食良種數量逐年增多,自主糧食良種的轉化率、應用率不斷提升,“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真正落實到位。這些確保了牢牢把握了糧食安全主動權,確保了“中國飯碗”主要裝“中國糧”。

        在端住、端牢的基礎上,更要端好“中國飯碗”。這十年,我市農業社會化服務不斷創新發展,主體更加多元,服務更加便捷,糧食生產產量和質量實現雙提升。以我市水稻為例,作為全市百姓主糧的大米,在水稻播種面積總體上沒有增加的情況下,年產量已達12億公斤以上,其中約40%滿足本地自用,另外約60%通過外銷走進國內外市場。憑借稻米優良的品質,吉林市贏得了“中國粳稻貢米之鄉”的美譽。

        民以食為天。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一個永恒課題,任何時候這根弦都不能松。邁步新征程,我們要心懷“國之大者”,持續提升糧食供給保障能力,筑牢國家糧食安全防線,繼續把糧食安全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有效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為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提供有力支撐。

       
      (松花江網編輯 徐濤)
       

      原標題: 糧食安全 | 端住 端牢 端好

      反侵權公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未經書面許可,擅自轉載本報社作品的,將涉嫌侵犯著作權人合法權益。為規范網絡轉載行為,制止非法侵權轉載,本報社鄭重公告:

      一、任何單位或個人,在任何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著作權歸屬于江城日報社(包括《江城日報》、《江城晚報》、松花江網、吉林烏拉圈等)的原創內容,必須事先取得江城日報社書面授權;

      二、對侵犯江城日報社(包括《江城日報》、《江城晚報》、松花江網、吉林烏拉圈等)著作權益的違法行為,本報社將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為人的侵權責任,包括但不限于公開譴責、向國家版權行政管理部門舉報、提起訴訟等;

      三、對于各類非法轉載行為,歡迎讀者提供侵權線索:

      程律師(法律顧問)0432-62223777

      武文斌(版權合作)0432-62523496

      文檔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