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悠悠萬事,吃飯為大。近日,江城日報社迎接黨的二十大暨提升“四力”全媒體大型主題報道小組,走進農業科學院所、農業產業示范園區、家庭農場等處,透視十年來全市上下如何牢牢扛起保障糧食安全的重任擔當、千方百計端牢百姓飯碗的經驗做法。
“種子是糧食安全的命脈,只有穩穩將農作物種質資源把握在自己手中,配套良田、良法,才能實現糧豐農穩?!痹谑修r業科學院,專家向記者們傳達了這樣一種理念。
市農業科學院是集農業科學研究、科技示范推廣和普及于一體的綜合性、公益型農業科研單位,全院設有玉米、大豆、水稻等10個專業研究所。報道組走進該院水稻研究所、試驗田、院企合作單位和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等處,通過召開座談會、現場訪談的方式深入了解該院在從事主要農作物種質資源創新利用和保護、新品種選育、實用新技術研究、新成果示范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等方面取得的成績。
中新吉林食品區數字農業產業示范園區是融合科技、研發、示范、推廣、培訓、展示、服務、電商、產品推薦為一體的,國內有影響力的現代數字農業高科技產業示范園區。報道組走進園區“天空地”一體化數字農業觀測基地和數字農業技術應用示范展廳,仿佛置身于農業科技“博物館”,近距離體驗了云計算、5G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怎樣“武裝”農業、數字化技術如何賦能糧食安全。
科技創新是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根本動力,這一點在永吉縣萬昌鎮施家村張全家庭農場也有生動體現。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該農場配備各類農機具60余臺(套),完善了自動駕駛儀、無人機等現代農業生產裝備體系,水稻耕、種、防、收綜合機械化率達100%,年產高端優質水稻3000噸,安置農村富余勞動力200余人。
今天,本報四版、五版以特刊形式刊發此次采訪內容。江城晚報、吉林烏拉圈(吉林市發布)、松花江網等媒體也將陸續發布。
原標題: 糧食安全 | 守住糧食安全 端牢百姓飯碗
反侵權公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未經書面許可,擅自轉載本報社作品的,將涉嫌侵犯著作權人合法權益。為規范網絡轉載行為,制止非法侵權轉載,本報社鄭重公告:
一、任何單位或個人,在任何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著作權歸屬于江城日報社(包括《江城日報》、《江城晚報》、松花江網、吉林烏拉圈等)的原創內容,必須事先取得江城日報社書面授權;
二、對侵犯江城日報社(包括《江城日報》、《江城晚報》、松花江網、吉林烏拉圈等)著作權益的違法行為,本報社將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為人的侵權責任,包括但不限于公開譴責、向國家版權行政管理部門舉報、提起訴訟等;
三、對于各類非法轉載行為,歡迎讀者提供侵權線索:
程律師(法律顧問)0432-62223777
武文斌(版權合作)0432-62523496